不平凡軟件,始于2014
互聯網品牌的尷尬:粉絲并不是用戶
粉絲是互聯網的一道主食,有了大把的粉絲,就不愁沒有飯吃。但是,吃粉絲又有點像吃快餐,來也匆匆,去也匆匆。大部分粉絲一煮就爛,經不住錘煉,于是“品牌忠誠度”這個詞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了。
是的 ,在離婚率一路攀升的形勢下,品牌忠誠度也每況愈下。這兩種現象好像扯不上關系的樣子,但它們倆應該都被互聯網蹂躪了一把:互聯網打開了我們的眼睛,方便 了Ta與Ta的互動,選擇多了,就凌亂了。在這個過程中,沒有誰變得更好或者更壞了,人性沒變,只不過遇到了新事物而已。鄭州做軟件
中國的粉絲經濟為什么能搞起來?
粉絲經濟的大紅大紫得益于中國的人口紅利。大量的人口搭上互聯網這輛便車,就算芝麻蒜皮的小事也可以被炒得沸沸揚揚,在地球上可能也就中國有這個條 件。中國的人口數量、網民數量、手機用戶數都還在上升,而且后兩者空間還很大,所以,一切的加速度都很大。一切的狂熱,都圍繞這個加速度在轉。因此,“博 人眼球”、“砸錢賺吆喝”這一類短平快的品牌策略很流行,因為僅僅這樣就可以賺到不少錢了,哪有空跟消費者慢慢談感情啊。
所以,粉絲經濟就是賺快錢的生意。這不是說它不好,而是當下中國互聯網適合這種經濟存在。有快錢賺的時候,有哪個正常人愿意慢悠悠地去構建一個品牌出 來?天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?現在是狂熱期,還沒到沉淀期,所以不必像某些專家那樣憂心忡忡,或者紅著眼批判中國的企業亂搞一通。還沒到浪潮退去的時候,裸 泳就是最爽的。
粉絲并不是你的用戶
粉絲這個詞的背后,默認就是一個群體。既然是群體,跟風的成分很多,也就是說粉絲們其實并不深愛某個品牌,而是聽到周圍的風聲之后一頭鉆進去湊熱鬧 的。是的,他們要的就是參與感,這些參與感是以他人的參與作為基礎的。當哪一天某個粉絲團要解散的時候,通常只會留下某個品牌孤伶伶地呆在那里,即使哭得 很大聲,也不會有粉絲回來給它安慰。
果粉們大部分并不是一般的粉絲,而是蘋果的真實用戶,因為他們認同的是蘋果那種酷斃的科技感;而米粉們可能僅僅是粉絲而已,不能算是真實的用戶,他們 可能只是被饑餓營銷餓壞的一群人。所謂用戶,必須是真正認同你和信任你的人,而不僅僅是跟你做買賣的人。用戶在你犯毛病的時候會理解你甚至寬容你,而粉絲 則很容易就會一哄而散,甚至跟你翻臉。
所以,即使粉絲經濟能讓你賺很多錢,也不要忘了粉絲大多數并不是真實的用戶。既能在粉絲經濟中撈到錢,又能用心培育用戶的,日子就會好過些。
撥開粉絲找用戶:不要玩個人秀
以人為中心是粉絲經濟的一個很明顯的特征。很多公司往往是帶頭人先出名了,再順便提一下這個品牌。個人覺得,這很不利于品牌的可持續發展。無論是褚時 健的橙子、羅永浩的錘子手機還是蒼井空的Bra,看似都很熱,但是風險也是比較大的,冷下來之后也許就熱不起來了。我承認有些人是世界的,但是每個人都有 老去的一天,人氣資本用完之后,再拿什么出來支撐這個品牌呢?尤其是當我聽說她的女性用品吸引了很大比例的男性朋友之后,我就知道她僅僅是出來賣的。鄭州軟件開發
把一個人捧紅當然比塑造一個品牌容易得多,前者只需要短平快地打廣告,而后者需要日積月累地深耕。廣告容易吸引眼球,但也容易被人遺忘;而播下的種 子,生根發芽之后就勢不可擋了。對于一個品牌來說,廣告和故事都是不可缺少的,前者像一道好菜,后者像主食,都不應該缺,尤其是主食更是剛需。
只吃菜不吃飯可能很快就會瘦骨嶙峋,只吃飯不吃菜可能問題不會太大。所以,塑造品牌的時候,不能以人作為底牌,否則吸引過來的大多是粉絲,而不是用戶。終有一天,你會成為粉絲的棄兒。
粉絲迷戀你的營銷噱頭和重磅新聞,用戶用心感受你的點滴價值,時刻與你保持互動?!芭⒋嬖诟小笔乾F在很多互聯網品牌的生存法則,在這個以加速度為主 題的形勢下也是很合理的。不過培育品牌的土壤也在慢慢形成,在刷存在感的同時沉下心來輸出自己的品牌故事,也許你的互聯網道路就會走得更穩妥。
相關新聞換一組